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8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新冠病毒是怎样害死人的?加拿大专家解释来了

[复制链接]
482 0
到今天中午时分,新冠病毒已经导致安省291人死亡,魁省360人死亡,全加拿大的死亡病例超过700例,共767例。

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提供的数字,到上周五(4月10日)下午1时30分,全球已有10万多人被夺去性命,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据Global News报道,加拿大公共卫生局早前作出预测,这场疫情将导致11,000至22,000加拿大人死亡。那么,为什么新冠病毒如此厉害,杀伤力如此之大?

为此,Global News的记者对专门研究传染病和流行病的专家、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教授巴特(Zahid Butt)进行了采访。

巴特教授通过电子邮件回复说:“尽管目前全球已有37万人被病毒感染之后治愈,但这个病毒仍然相当致命,它主要是破坏人类的呼吸系统。实际上,被感染者能否活下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毒入侵呼吸系统的程度。”

巴特教授说,COVID-19感染很可能首先从鼻子开始,然后发展到肺部,对上下呼吸道都会带来影响。

巴特教授说:“新冠病毒首先是从人的鼻子进入人体,然后向肺部转移。对于大部分感染者而言,病毒只侵入到呼吸系统的上呼吸道即气管。此时患者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烧,以及喉咙痛。由于没有进一步深入到肺部,这个时候还不至于危及生命。”

显而易见,如果被感染的程度到此为止,那么患者是幸运的,他们基本上没有性命之虞。但若病毒进入下呼吸道系统,那么情况就变得复杂,而且严重了。

巴特教授说,“一旦病毒进入到肺部,则会引起肺部发炎和积水,患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积水充斥到负责空气交换的肺泡时,那么人体就无法正常呼吸,感觉到呼吸困难。”

这个说法与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会(AAAI)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观点相吻合:虽然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的症状与过敏、流感及普通感冒不尽相同,但COVID-19最基本、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发烧和呼吸困难。



滑铁卢大学另一位教授、专门从事微生物和传染病研究的杨杜(Narveen Jandu)解释说:“肺泡的空气交换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功能。当病毒侵入肺泡时,会与称为肺泡细胞,专业上称作II型的特殊细胞发生作用,开始大量复制和分解,从而破坏人体正常细胞,导致肺功能衰竭。”

她解释说,一旦病毒开始破坏位于肺泡内的人体细胞,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方式,就可能产生某人可以治愈并康复,某人可能无法生还的巨大差异。

这个说法就基本解释了为何在加拿大,养老院或长期护理中心成了疫情重灾区,魁省一家养老院接二连三地死了31人,安省一家长期护理中心也先后死了30人。安省目前291名死者中,60岁及以上人士有272人,比例超过93%。而20-39岁组仅有1人。

杨杜教授解释说,人们的免疫力有强有弱。病毒一旦侵入人体肺泡,患者能否活下来,就要看其免疫系统是否足够强大,能够击败病毒,并将其置于死地。

但是在长期护理中心的老年人多数年老体弱,其中多数人还患有其它疾病,免疫系统功能相当低下,因此他们在这场疫情中,不仅面临最大风险,而且成了最大的受害群体。

在患者的挣扎过程中,实际上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与病毒交战。因此感染之后首先表现为发烧和其它炎症,要是人体抵抗不住,让病毒侵入肺泡,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这就是为何要让患者上呼吸机,这就是为了支持并帮助他们呼吸。

她还解释说,人体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在对病毒的极端反应过程中,会在体内造成“极大破坏”,当免疫系统变得脆弱不堪时,当然无法抵抗这种病毒。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士嘉堡校区健康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苏珊(Suzanne Sicchia)则表示,除了上述解释之外,医疗系统的不公平也是导致某些群体死亡者更多的一个间接原因。

这一点在美国很典型:根据美联社报道,全美13,000死亡病例中,黑人占了相当高的比例,高达42%。理由很简单,因为黑人更难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护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5

粉丝

44947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6 01:38 , Processed in 0.019350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