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研发费用缩水 华大基因145倍市盈率危机潜伏

[复制链接]
138 0

  高瑜静、曹学平

  当中美博弈聚焦高科技产业,中兴通讯的致命危局成为注脚时,基因测序行业或许正如临大考。

  自2017年7月登陆创业板后,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300676.SZ)股价一路走高,市盈率一度达到A股市场罕见的220倍左右,市值也曾突破千亿大关。截至5月3日收盘,华大基因市值588.19亿元,市盈率145倍。

  近期,华大基因揭晓了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在市值回落的同时,其业绩增速放缓。

  2017年,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同比增长22.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19.66%。其中,华大基因2017年研发费用为1.7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8.3%,较2016年的1.76亿元下滑1.13%。

  在科技企业纷纷对研发重金“相倾”时,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却意外下滑,让业界对这家生物科技企业再起质疑。

  对此,华大基因证券事务部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邮件中称,“华大基因对于研发投入的重视是公司主旋律之一。2018年,华大基因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研发投入预算数将比2017年增长48%~53%。”

  应收账款激增

  事实上,资本热捧之下,外界对华大基因的争议不断。

  在华大基因现有的生育健康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及药物研发类服务四大业务板块中,生育健康板块2017年实现11.3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2.3%,占总营业收入的54.2%,仍然成为公司的主力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健康类毛利率从2016年的76.4%下降到2017年的67.8%。对此,华大基因财务总监陈轶青在2017年年报业绩推荐会上解释称,是因为持续投入民生项目,让利于公益性造成的。

  据悉,2017年,华大基因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等多家医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与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寿县、贵州省毕节市等多地政府均签订了合作协议,以覆盖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新生儿基因检测等多个项目。

  实际上,在华大基因的发展历程中,政府合作模式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据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披露,生育健康及复杂疾病的销售模式中,代理和政府合作模式占比在持续上升。生育健康项目中,2014年至2016年,政府合作模式的销售金额依次为5387.95万元、7361.01万元、1.15亿元。

  当华大基因通过政府合作模式在民生工程中大施拳脚时,其账上的应收账款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4~2016年,华大基因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9.06%、36.79%、35.77%。2017年末,华大基因的应收账款更由2016年的6.12亿元突增至8.11亿元。其中,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由2016年的5.18亿元增加至2017年年底的6.98亿元。

  由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华大基因2017年审计报告》中指出,“华大基因及其子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巨大,应收账款主要对象是部分医院、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代理商,账龄较长”。

  与华大基因有项目合作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医院与华大基因的合作形式既有政府主导的惠民项目,也有华大基因委托医院进行的基因检测有偿服务。

  对于华大基因委托医院进行的基因检测有偿服务,医院在采集标本后,有些可以在医院直接利用华大基因提供的测序设备分析出报告,但对于唐氏筛查一类对测序仪通量要求高的检测,往往需要送到华大基因的广州检验中心进行统一检测出报告。

  研发费用缩水

  正如芯片对于通信企业的意义,测序仪正是基因检测产业链的心脏。

  2010年,华大基因正是从美国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手中购入128台测序仪,以此进驻基因检测领域。彼时,Illumina成为华大基因测试仪及试剂耗材的第一大采购商,华大基因也一度位列Illumina的第一大客户。

  但随着Illumina入局目前测序产业链中增速最快的中下游产业链,Illumina与华大基因出现利益交叉。同时,在外购测序仪的技术掣肘下,华大基因的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

  为打破这一局面,2015年3月,华大基因通过旗下子公司Bet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完成对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的收购。

  收购CG后,华大基因获得了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记者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到,目前通过注册的国产基因测序仪有9款,其中4款均由华大基因及子公司生产制造。

  2017年,CG为华大基因应收账款第四大欠款方,欠款额为2746.92万元,主要是购销与劳务活动产生。另外,在2018年度的关联交易预算中,华大基因向CG采购设备只有1028万元,材料也只有1154万元。

  测序仪作为固定资产,华大基因在测序设备上的加码也体现在固定资产变化上。固定资产一直稳居华大基因非流动资产的半壁江山,2014年至2016年,华大基因的固定资产分别为3.44亿元、4.21亿元、5.54亿元。在非流动资产中的占比为41.15%、48.71%、53.91%。华大基因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固定资产由2016年末的5.54亿元增加至2017年末的7.25亿元。

  华大基因证券事务部表示,增加的固定资产主要系生产规模扩大,设备投入增加所致。

  然而,随着全球基因测序巨头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华大基因下滑的研发投入却令业界侧目。2015年~2017年,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是1.02亿元、1.77亿元、1.7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7.88%、10.33%、8.32%。2017年研发费用较2016年的1.76亿元下滑1.13%。

  与同行相比,华大基因目前的研发投入竞争力微。据公开数据显示,Illumina公司2015年~2017年的三个财政年度的研发费用依次为4.01亿美元(25.26亿元人民币)、5.04亿美元(31.8亿元人民币)、5.46亿美元(34.4亿元人民币)。

  相比国内同行,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也并不拔尖。前有沃森生物等老牌生物科技公司遥遥领先,后有达安基因等“华小”迎头直追。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沃森生物2017年研发投入3.33亿元,占总营收的49.87%;达安基因2017年研发费用已经达到1.6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10.7%。

  危机潜伏

  实际上,高科技领域的跨境投资、合作、并购,已然成为中美贸易的敏感战场,而美国骤然对中兴通讯痛下制裁,也让仰赖“舶来技术”的高科技产业岌岌可危。

  上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基因测序技术长期占据着国际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制高点,在科研和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很长时间内,中国市场测序设备均来源于进口。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基因技术相关的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大都出自外国厂商。基因检测和基因诊疗完全取决于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基因测序仪。如果不能在测序设备上有所突破,那我国在基因检测的应用领域方面也很难突破,真正占据制高点的是基因测序仪的拥有者。我国基因测序设备的研发相对落后,虽然有业内企业通过收购国外公司和技术以此加快进度,但归根结底我国在测序设备的性能、参数数据、专利的自主研发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本报记者从Illumina中国的一名负责人处了解到,2017年6月后,Illumina将包括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区从以往的亚太区中划分出来。“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大、潜力不可估量,发展速度快,是Illumina公司非常重视的一个区域市场,”这位负责人说道。

  据悉,Illumina中国属于贸易公司,现在主要是从美国引进产品到中国来。上述负责人介绍称,“2017年Illumina中国区的销售收入增长迅速,现在主要是在NIPT领域的测序设备和核心耗材的销售增加。”

  上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国内的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指引仍处于空档期,基因治疗或涉及传统伦理、隐私和人类遗传资源等系列问题,均需要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1 19:12 , Processed in 0.020615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