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两种云”引发口水战 中国公有云竞争白热化

[复制链接]
135 0

  李正豪

  由于受近期国内外产业环境影响,中国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已被空前关注,目前相关讨论已延伸至云计算领域。

  在日前的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上,阿里云副总裁李津一开场首先向听众分享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为“飞天”云操作系统颁发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消息,接着话锋一转,声称“在中国只有两种云,第一种云是拿来主义的云,第二种云是阿里云这样自主可控的云”。

  李津的喊话立即在科技圈引发一场口水大战。华为中国区企业级产品线一位人士针锋相对地回击: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只会吹牛的云,一种是踏踏实实改变世界的云”。青云QingCloud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刊发《讨“两种云”檄》,质问拥有上千名工程师的阿里云,“真的认为中国只有‘飞天云’是自主可控的?”

  在国内通信领域部分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背景下,大家都不愿意沾上不自主、不可控的名声。比如,华云数据一位人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云计算已经有了自己的技术积淀,尤其在国产化、自主可控战略的大背景下,一大批本土云品牌依靠对自主核心技术的积累,迅速在国内市场成长起来。”

  关于自主可控的争论

  作为中国云计算产业的拓荒者,同时作为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领军者,阿里云当然有理由说“自主可控”。

  据了解,阿里云从2008年开始起步,当时正值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快速崛起之时,一波一波的促销活动带来巨大的线上流量,让包括微软、IBM、Oracle等在内的IT技术服务商也束手无策,阿里巴巴在此时开始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己。就是在2008年10月24日,阿里云第一位员工在飞天团队入职,随后在2009年2月,飞天团队写下了云操作系统的第一行代码。

  正如李津公开所讲,“从最早的飞天云系统开始,到我们的数据库Oceanbase,到物联网平台Link,到服务器神龙,再到我们的芯片。这条路径将会越来越长,技术也会越来越高端。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不可能在这场互联网、云计算的战争中取胜。”

  李津随后在媒体访问环节明确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今天中国的算法都是基于OpenStack的,你觉得以后会是什么趋势?如果有一天OpenStack结束更新呢?

  因此,李津所谓的“两种云”,实际上指的是使用了飞天云操作系统的阿里云,和基于OpenStack开源平台的云。

  那么,何为OpenStack?公开资料显示,OpenStack其实是美国一家云计算厂商Rackspace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即NASA)在2010年7月共同发起的一个项目。当时,Rackspace是美国第二大云计算厂商,但规模只有亚马逊AWS的5%,觉得自己追赶、超越亚马逊AWS不大可能,索性将自己的项目开源了,就是后来的OpenStack存储源码(Swift)。接着,NASA贡献了Nova(计算源码),构成了当时的OpenStack项目。OpenStack包含三个核心架构服务单元,分别是计算基础架构Nova、存储基础架构Swift和镜像服务Glance。此后,OpenStack成为很多云计算公司底层架构的首选。

  数据显示,目前OpenStack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超过585家企业、接近4万人通过各种方式正在支持这个超过2000万行代码的开源项目的持续发展。而支撑OpenStack持续发展的OpenStack基金会拥有8个白金会员和24个黄金会员,中国企业占到了会员总数的1/3以上,其中包括白金会员华为、腾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通讯、浪潮、新华等。

  李津表示,“在北美一些最热的科技公司,事实上用开源反而很少。为什么开源在中国是最火的?大家要思考这个问题。中国有700多万程序员,却最喜欢用开源,这是为什么?值得每个技术人员去思考。”

  当然,李津强调,“也不是说今天所谓的开源全部都要枪毙,包括阿里巴巴也在做很多技术的开源。我讲过开源有几个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拿来主义,快速学习一些东西;第二个阶段是对开源本身能够反哺、能有贡献;第三个阶段是能不能对开源提出来不一样的看法,让开源的方向发生改变;第四个阶段是自己的东西能不能开源。”

  站出来反击李津“两种云”言论的,也基本上是那些有技术追求的公司。比如,青云QingCloud在《讨“两种云”檄》中表示,“我们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实现了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一步步构建完整的IaaS层组件、编排层服务和应用管理及运营平台架构。”

  而在最新的排名中,中国的华为(TOP2)、EasyStack(TOP7)、烽火通信(TOP8)跻身OpenStack社区核心代码贡献全球TOP10。尤其是华为,已经在连续三个OpenStack版本中贡献稳居前十,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华为的技术研发实力。

  面向未来的格局之争

  “两种云”口水战从表面上看争的是技术研发实力,实质上争的还是中国云计算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在与《中国经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很有意思的是,青云QingCloud在反击时强调自主研发、自主可控之后,最终指责的落点落在“两种云”的言论涉嫌违反《广告法》,由此可以看出,大家更为看重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之争。

  根据权威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在2017年上半年中国IaaS市场上,阿里云营收5亿美元、占据47.6%的市场份额;腾讯云营收1亿美元左右,大约占据9.6%的市场份额;金山云、天翼云、Ucloud营收分别为6839万美元、6254万美元、5774万美元,分别占据大约6.5%、6%、5.5%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三四五位。

  总体而言,中国公有云市场一直呈现阿里云一骑绝尘,腾讯云、金山云、天翼云、Ucloud、百度云、华为云、紫光云等一大批云厂商群起追赶的局面。不过,由于云计算在中国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整体IT采购额中,云计算所占的份额目前在美国还只有不到10%,在中国目前大概只有5%~6%。因此,尽管目前中国公有云市场一家独大,但业界更看重未来的市场格局变化。特别是华为等原本已经在企业级市场服务多年的玩家切入云计算市场,更让这个市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华为在2017年8月29日宣布调整内部架构,将Cloud BU迁移至华为集团之下,成为与运营商业业务BG、企业业务BG、消费者业务BG并列的一级组织部门。特别是2017年9月的华为全连接大会上,华为轮值CEO郭平公开表示,华为云要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全球“五朵云”之一,让全球公有云市场有了山雨欲来的感觉,似乎洗牌就在不久以后。

  华为之后,另一家企业级市场的巨头玩家――紫光集团也于2018年3月在成都宣布投资120亿元进军公有云市场。紫光集团主管云业务的联席总裁、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紫光股份董事长于英涛前不久接受记者采访透露,阿里云对华为、紫光等进入公有云市场颇为在意,阿里云CTO王坚曾经在电话交流中抱怨,华为和紫光就是打着“云”的名义在卖设备。

  但于英涛对记者表示,企业级市场实际上是新华三和华为的地盘,现在,互联网企业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已经到了必须反击的时候。于英涛认为,华为云和紫光云的逻辑是一样,华为强调的是“云管端”一体化发展,紫光集团强调“从芯到云”的发展战略,所以公有云是必须拿下的阵地。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实际上目前中国公有云市场玩家各有特色,阿里云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需求,解决阿里巴巴、淘宝平台成千上万商家的需求,所以在推广的时候,最先拿下的也是急需公有云的中小企业市场,在这个市场阿里云已经建立了很难挑战的优势。华为和紫光集团,尤其是紫光集团旗下的新华三,早已是企业级市场的巨头玩家,在政务、国企、行业等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积淀,会逐步建立自己的优势。而腾讯云、金山云、Ucloud、青云QingCloud等玩家,主要是先在游戏云、视频云、金融云等领域建立优势、形成口碑,然后再向其他领域横向拓展,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1 19:03 , Processed in 0.058895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