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9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画风简单鲜艳写实 成古代明信片 万锦艺术馆 展清代外销画

[复制链接]
190 0



李海涛

中国古代外销画是一个公众不太熟悉的话题,最近万锦市艺术馆(Varley Art Gallery of Markham)展出的中国清代外销画,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这批作品颜色鲜艳、内容写实,且与传统花鸟鱼虫名山大川的画作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

这批中国清代外销画属于卑诗省维多利亚艺术馆的藏品,捐献者是当年英国东印度公司(1819年至1826年间)驻中国总裁James Brabazon Urmston爵士的后裔。他在1799年开始在东印度公司工作,1808年和太太在英国结婚后于澳门安家,并在广州工作。

安省本地华裔画家刘宇衡出生在加拿大,在新加坡学画,今年他将到滑铁卢大学教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目前正在研究学习中国水墨画,也是本次画展的专业顾问。据刘宇衡介绍,这些外销画从艺术层面上远远比不上中国画,所说的中国画一般是指水墨画,但外销画风简单,色彩鲜艳大量写实,再现当时风貌,其历史价值比较高,这有点像现代旅游城市的明信片,画幅不大,便于携带,可以给人留下清晰回忆。他指根据资料显示,当时到中国的外国人不喜欢中国传统画,因为看不明水墨山水画的意境,色彩单调只有黑白浓淡之分,拿回家也不能反映他们在中国的所见,展示给别人也没有说服力。

那时没有摄影技术,但船员、商人、传教士中不少擅长绘画,他们只有靠画作来记下中国行的见闻。这些西洋画家也在广州开始传授技术,他们的作品被广州画工大量临摹销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英国画家George Chinnery(1774-1852),他的作品被临摹得最多。

这些写实的外销画应运而生,一看就明白反映当时的日常生活,带回去也深受欢迎,相当于旅游明信片。刘宇衡分析,是市场告诉他们应该画什么,外国客人喜欢什么样的作品。此外,大部分船员等也不是艺术家,对绘画艺术水平也要求不高,只想买一些纪念品。

以360行为主要题材

为了适应市场的大量需求,当时广州的画工集结在外国人聚居地十三行同文街等地开设画室,聘请画工靠流水作业,按程序分工的形式,临摹复制一些经典的人物、港口写实作品。鼎盛时期估计有30个画坊2,000到3,000名画工制作这些外销画。题材方面,主要是以360行为主要题材,因此虽然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当时人们的服饰、风俗习惯、建筑风格有很好的记录,当时西方社会就是通过这些外销画了解中国现实生活。

1840年,随着摄影技术进入中国,广州外销画开始逐渐消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温尼泊华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5

粉丝

44947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9 08:18 , Processed in 0.020033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