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1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清华美女博士辞职回乡办书院 遭质疑:离老百姓太远

[复制链接]
217 0
                        清华大学美女博士”“辞去北京高薪工作”“回乡守陵”,近日,一条短视频配上这样的“人设”,成功把河北人梅静送上了微博热搜。

梅静认为这种方式有些哗众取宠,为什么自己做的事却没人关注。她说自己并不是博士,只是清华建筑学院硕士;辞职回乡也不像视频里说的是去守陵,“清西陵贵为世界文化遗产,哪里还需要个人来守陵”。

有媒体在为其辟谣的报道中用了“回乡开民宿”的说法,使得网友跟帖质疑她是不是借机营销、炒作,她叹口气说:“他们还是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梅静站在泰妃陵寝前,她小时候常在这里玩,现在这里壁画斑驳,暂时没有对外开放

2015年,梅静从北京一家央企辞职,回到家乡河北易县五道河村,开了一家“听松书院”。这里确实有几间民宿对外经营,但同时也开辟了相当一片空间为村民提供公共图书室服务,周末还会开设课程,课程内容是与村民日常生活没什么直接关系的美育、手工还有传统文化。在她看来,做民宿只是为了生存,后面那些才是她真正追求的“事业”。

关于书院

做民宿只是为了生存

办文化社区才是重点

见到梅静时,她正坐在沙发上录一段视频,短发,穿卫衣、牛仔裤、运动鞋,讲话干练,录制的内容一气呵成。听说记者从成都过来,梅静有些意外,没想到连这么远的媒体都知道了。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她不时提到自己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人。



▲听松书院民宿的价格在当地属于天价
如果建一座二层的小洋楼,可能只需要30万,但听松书院的主体建筑花了超过200万,梅静不得不把北京的房产拿去抵押贷款。当地大瓦房的造型、干插瓦的屋顶,都被她保留了下来。听松书院的主体建筑后面,梅静还特意保留了一间老房子。

听松书院里民宿的节假日标间价格是550元,独立的小院每晚900元,在周围农家乐只需要80元一晚的清西陵,这绝对属于天价。但这里开设给村民的课程都是免费的。“我也知道自己的定价算是很高的,但购买书籍、邀请嘉宾都是不小的开支,所以只能希望入住的客人认同我们的理念,多支持听松的发展。”梅静这样解释。



▲屋顶采用了当地民居常见的干插瓦设计,即瓦片是倒扣在房顶上的
她团队里所有的服务人员都是从村子上聘请的,一个月2000元工资,这对于平时完全在家照顾孩子的家庭妇女来说,是不小的数目。

她不希望自己的书院变成乡村中的孤岛;她希望听松能做成一个文化社区,真正把一个区域内的人和资源整合在一起。

民宿里有3间独立的小院,用的是邻居赵薇薇家的地方,她家原本也是打算盖成二层小洋楼,梅静找到她,希望能够介入设计。最后,梅静的团队负责设计房屋,两边各掏了一半的钱,听松获得了其中三间房屋七年的使用权,赵薇薇也被吸纳到了梅静的队伍中。





▲美育课上小朋友们的作品
听松的第一讲开设于2016年5月1日,请来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罗德胤教授,主题是乡村遗产与建筑设计。后来,梅静还邀请专家做了关于民宿、英语、以及砚台文化等方面的多次讲座。今年国庆,听松开设了“守陵人后裔白玉仁讲述清西陵传奇故事”和“传统手工月饼的制作”课程。讲座向所有人免费开放,有时也组织易县当地中小学生来听。

另外,梅静常年给当地的小朋友开美育课,既教他们一些美学知识,又教他们一些书法和绘画技能。中秋节,她准备了一期关于“月”的主题,讲到苏州园林的拱门,讲到了“月中月”的概念。

她并不愿意强调这是传统文化,或者学这些很有品位,她想普及给村民的是学会欣赏很重要,“农村里为什么两家人能因为很小的矛盾就再也不搭理对方?就是因为有的人太功利、太短视了,农村的生活应该更美一些”。

关于回乡

出身于守陵人家族

对家乡有种责任感

清西陵的选址一如中国其他古代皇家墓葬一样,背山面水,占尽了天时地利。

在清朝,清西陵附近是绝对的禁地,只有守陵家族才能在此居住。梅家在当地是大姓,梅静的祖先官至二品,正黄旗,负责泰陵内务府。梅静的爷爷还曾参与过守墓的队伍,后来梅静的父亲在清西陵上班,从事文物保护。而梅静更是从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去故宫,帮助父亲找相近的图案临摹下来,用来修复清西陵。





▲梅静的写生及手绘作品,她从中汲取灵感,加工成文创产品
此前,梅静先是在清华美院读了四年环境艺术设计,然后又保送到清华建筑学院念了3年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生,方向是建筑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再之后,她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七年。用她的话说,“这些年,走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村落”。

在她的印象中,自己的家乡应该算独特的。她能轻易说出上百条清西陵附近守陵村落的特点,比如村村有城墙、有红门白门两道门;比如说这里的民居不是北方常见的平顶,而是带瓦的斜顶;比如人人会写毛笔字,大多数人从事与古建筑相关的工作……

“但现在,不少人每天就剩下关心谁家农家乐又赚钱了,”梅静说,“清西陵是华北最大的官式建筑群之一,每年各大高校大量的艺术、建筑系师生来这里测绘、写生,可是他们和周围的这些村落少有交集。村子里有那么好的老手艺人,也没人关心,小时候走街串巷免费教毛笔字的先生们,现在也都没了。”



▲梅静在北京家里手绘的永宁山和易水河 受访者供图
她说,女儿溪溪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她还没下定决心辞职。当时她拿着彩铅在北京家里的墙上画,一面墙随性地画了七八个月,最后才意识到画的是家乡的永宁山和易水河。“现在想来,冥冥中自有安排”。

她始终觉得自己对家乡有一种责任感,自己当年就受惠于“外面的人”――“我小的时候外面的学生来这里写生,她们认识我之后回北京还会给我寄书什么的,所以我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东西。”

“现在我只是想做同样的事。”她说。

现状

美育课常年只有9名学生

村民持怀疑态度:离老百姓生活太远

梅静直言,周围的村民有时并不买账。

除了赵薇薇这样少数村民加入了梅静的团队,更多的村民还是对听松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即使是与赵薇薇的合作,也是一波三折,最初,梅静希望赵薇薇能承担全部的费用,这样听松只做平台,投入会小很多,“相当于用众筹的方式,然后每年房屋的经营费用为其分红”。但村民没人接受这种方式,只好由梅静先来投入。

大多数村民对于听松书院都很好奇,但又觉得有些距离感。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曾经带朋友进去参观过,“是挺好的,但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记者在听松书院呆了两天,并没有见到有游客以外的人前来阅读或是借书。



▲梅静陪自己的两个孩子玩耍
因为附近没有好的幼儿园,梅静为自己和几位同事家的孩子聘请了一位幼教,自己编排课程,每天有一半时间孩子是在户外上课。

一位大叔并不看好梅静搞的书院,“人家那些有名的村子,比如乌镇,历史上本身就出了很多名人,我们这就是清朝一纸诏书,修了个大陵,中国人又忌讳这个,这还怎么搞。”



▲书院的夜晚静悄悄 受访者供图
现在,她也参与做一些文创产品,比如砚台、丝巾,据说销量不错,客观上也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播,但用她的话来说,“这真的都是很小很小的工作。毕竟从经营的角度,我们要先活下去”。

来听美育课的常年只有9名学生,有时候梅静也会组织些更“接地气”的活动,比如高考后,她会邀请各行各业的朋友,来为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提供职业和专业规划,这种活动常常爆满。

“我们希望能引导人们关注本地文化,同时希望让村民能认识外面的世界。”梅静说,但她也坦言,这些活动要么是自己的朋友捧场,要么是民宿的客人参与,村民长期参与的几乎没有。

梅静倒也不介意这其中的差距,她以民国时期投身乡村教育的知识分子自比,“你说梁漱溟、叶圣陶他们钻进农村,培养出什么大家了吗?但对于那些接触过他们的人,可能会产生一生的影响。对那9名学生,我常怀感激之情。”



▲虽然被有的村民不看好,但梅静对未来依然很乐观
除了理想主义,梅静倒也颇具乐观精神。听松有一个项目是希望租下闲置民宅进行改造再出租,把守陵村落串联起来,一共打算找99间,她选择从99号开始倒着命名。

一天中午,她接了一个电话后兴奋地把团队召集起来宣布:“现在,我们有98号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7 08:23 , Processed in 0.023992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