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2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国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坐二望一”

[复制链接]
328 0

  10月26日,京东方在成都投资465亿元的第六代ALMOLED生产线产品将正式交付,华星光电11代面板生产线也将在2019年投产。近年来,在市场和政策的驱动下,中国面板企业不断发展,增加研发投入,逐渐改变了过去依赖国外企业的局面,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预测,中国内地显示面板凭借多条高世代线建设,产能不断扩大,有望在2019年位居全球第一。

  厂商崛起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面板产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整体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上半年,我国显示产业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356亿元,同比增长65%。国产面板出货面积达到3182万平方米,全球占比达到了33%。

  显示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背后是国内大批面板厂商的崛起。

  京东方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已于5月投产,将于本月实现量产。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已开工建设。两条生产线总投资均为465亿元,设计产能均为48K/月。随着这两条柔性AMOLED生产线陆续投产,将能够奠定该公司在柔性AMOLED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能够使公司具备为全球品牌厂商提供高品质柔性AMOELD屏幕的能力。

  英国著名调查公司IHS market于2017年2月发布的全球液晶面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京东方凭借占据全球22.3%的出货量,全面超过韩国LG公司,成为显示面板企业的第一。全球排名前五的面板供应公司,分别是京东方(占22.3%)、LG(占21.6%)、友达光电(占16.4%)、群创光电(占15.7%)以及三星面板(占9.9%)。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京东方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二。

  在国内,除了京东方,华星光电也在建设最先进的面板生产线,预计华星光电的11代面板生产线将在2019年投产,这也将是全球最先进的面板生产线。包括京东方将于明年投产的10.5代面板生产线在内,投产后,中国内地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地。

  华星光电目前两条8.5代线都已达到满产满销,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数据显示,华星光电8.5代线从2013年一季度开始到现在,持续营业利润率、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在全球同行业中名列第一。据TCL集团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液晶面板行业景气度较高,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49.2%,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54.8亿元,同比增长149.7%。华星光电已成为TCL集团的重要利润“奶牛”。资料显示,华星光电2016年为TCL贡献半数的利润:2016年,华星光电实现营收223亿元,实现净利23.1亿元。

  结构优化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徐征认为,中国显示面板行业投资增速很快,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广阔,投资者极为看好面板行业;另一方面来自各地方政府对这一行业的大力支持。

  中国是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应用产品的生产大国,面板需求量大。随着万物互联IoT时代的到来,“显示无处不在”的应用前景广阔,屏幕将应用于车载终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更多的场景之中,这使得各投资主体对显示产业青睐有加。

  由于面板产业落地即带动大量投资,地方政府对此也是热捧,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甚至不少地方政府直接对行业进行投资。“一个面板厂起码要300亿元左右的投资,OLED可能要400亿元,投资量较大,很多地方政府是直接注资到这些生产线中来的。”徐征说。

  在市场和政策的背景下,除了原有的专业面板厂商,不少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开始跨界做面板。黑牛食品剥离食品饮料业务,向显示行业转型。该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亏损6093.47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4782.87万元。该公司表示,新项目处于建设期,营收贡献有限,预计2017年将盈利。据了解,该公司募资150亿元投资建设第5.5代和第6代OLED项目事宜已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河北固安第6代OLED项目在建工程厂房已经封顶,预计2018年下半年进入量产。

  在发展过程中,国内面板厂商的经营结构也在不断进行优化。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在2017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预计所有国内面板厂商今年营业额大概在1600亿元左右,跟去年的1160亿元相比,增长37%,应当是相当大幅度的成长。但更为重要的是利润,2016年内地面板厂商利润是相当微薄的,特别是在去年大尺寸价格相当低迷的情况下。而今年(大尺寸价格)有大幅度提高,今年我们预计有153亿元的营业利润,这就反映了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地优化产品结构、改善成本、改善客户结构,由此实现了利润的很好提升。”

  在专利上,国内厂商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截至2017年3月9日,京东方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且已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为2.3063万件,其中1.3137万件获得授权。2006年,京东方的专利申请量仅有116件,之后逐年递增,2016年新增中国专利申请且公开的数据达4612件。其中以2010-2013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长最为迅猛,每年递增1000件左右。

  三分天下

  显示技术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长久以来一直被日本、韩国等垄断。

  据了解,在2010年以前,中国内地的面板产业并不出众,显示屏一度是进口金额仅次于石油、芯片、铁矿石的第四大单一进口产品。不过,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厂商的积极布局,凭借多条高世代线建设,中国显示面板产能不断扩大。与此同时,2016年日韩厂商开始调整产能结构,关闭多个低次代产线。

  李亚琴介绍:“2016年是个转折点,因为日韩厂商都开始调整产能结构。2015年三星开始关闭5代线,2016年又关闭一条7代线,LG也是这样的,还有JDI很多4.5代都在陆陆续续关闭中。所以在2016年它的增速有明显下滑,很明显竞争对手在这期间采取了很多产能转换和结构调整的策略。”

  据悉,目前美国、日本以及德国主要致力于行业上游原材料,而韩国、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则主要在行业中游面板制造环节谋求发展。随着内地高世代线的相继投产,如今的面板产业被韩国、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三分天下。

  集邦咨询分析师邱宇彬则指出:“韩国可能是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大小尺寸的OLED上面。三星的情况比较明显,因为它在小尺寸OLED的基础是很完整的,另外一家面板厂商LG则没那么明显,因为它小尺寸OLED才刚起步,尽管大尺寸OLED独步全球,但是份额太少,基本上还达不到全球需求的1%,所以我觉得在OLED需求释放之前,其不会退出在液晶领域的投资。而中国台湾地区跟日本的情况我觉得比较类似,主要还是资金上比较缺乏。由于政策支持,内地厂商能获得补贴。而面板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所以资金对投资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此外,邱宇彬称,其实大概从2010年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就不是很积极,因为日本在这个行业的布局可能长期比较偏向上游的材料和设备。

  不过,尽管规模在持续扩大,埃士信显示面板研究总经理谢勤益认为,面板厂商在量产之后还要解决良率、折旧、价格战等问题,“真正的挑战在量产之后”。此外,将产能优势快速转换为供应链优势,打入大品牌的供应链,也是重要课题。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石飞月/文 张彬/制表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24 20:45 , Processed in 0.038285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