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80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爱因斯坦看社会

[复制链接]
6807 36
两头倒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来,邪恶是因为心动,爱也是因为心动。邪恶和爱若说它们存在,它们都存在; 若说它们不存在,它们也都不存在。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rave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的心。如果科学的说的话,你知道在哪里?
over all. 此ID作废.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abc1234  曼省新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author=brave link=topic=3878.msg29278#msg29278 date=1146890817]<br />宇宙的心。如果科学的说的话,你知道在哪里?<br />[/quote]<br /><br />据我所知<br /><br />如果要用当前的物质科学(以物质为基准来研究宇宙和世界的科学学说)来说是:未知。<br /><br />(顺便提一下:人身体里的心脏器官这一物质并不是佛教里说的人的“心”,两者是完全不同的。)<br /><br />按佛教来解释:宇宙既是心,心既是宇宙; 宇宙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abc1234  曼省新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author=两头倒 link=topic=3878.msg29014#msg29014 date=1146830743]<br />这么说来,邪恶是因为心动,爱也是因为心动。邪恶和爱若说它们存在,它们都存在; 若说它们不存在,它们也都不存在。<br />[/quote]<br /><br />万法唯心造。 若心不动,诸事寂然。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两头倒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s:119]加精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abaozhou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author=brave link=topic=3878.msg29278#msg29278 date=1146890817]<br />宇宙的心。如果科学的说的话,你知道在哪里?<br />[/quote]<br />科学是什么?都是建立在许许多多假说基础之上的,为什么总要用以假定为基础的东西或理论来试图证明完全超出其范围的真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爱因斯坦看社会<br /><br />(转自:歪脖子树文集)<br /><br />    人们应该倾听自然科学家对人类社会问题的见解。最浅显的原因在于自然科学家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自然有发表社会见解的权利;深层的原因在于自然科学家 立论的基础是实验,推理的工具是逻辑思辨和数学,观察看问题能摈弃个人感情因素,与一般人比较,有独到的的视野。<br /><br />     然而比上述两项理由更为诱人的是:你听完自然科学家的滔滔高论,尽管放心地摇头,而自然科学家最激烈的反应无非是抓起一截粉笔头,回身在黑板上“ 因为所以”地再推导一遍。之后,你还可以继续摇头,他也只多无可奈何地耸耸肩膀,吐吐舌头而已。不用暴力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他们也压根不拥有这种暴力)这是和自然科学家打交道的好处。   这也是我乐意倾听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谈论社会问题的原因。<br /><br />一,豁达的世界主义<br />   爱因斯坦生在德国,15岁随父母移居意大利米兰,随后又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读书并加入瑞士国籍。1914年又返回德国任普鲁士科学院院士和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1932年定居美国。另外它还在布拉格做过一年的教授。在维也纳、比利时讲学,甚至苏联也授予他院士称号。爱因斯坦这种跨国界的学术生涯,使他很难认同某单一国家并为之效忠。相反他对于居住时间最长的两个国家,德国和美国都给与了严厉的批评。特别是对出生地德国,他对纳粹军国主义的抨击激烈尤甚,以致德国政府没受了他在德国的财产,禁毁他的著作,纳粹还悬赏2万马克杀害他。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公开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东西方和解,反对冷战的立场, 1954年3月被麦卡锡议员公开斥责为“美国的第一敌人”。<br /><br />      爱因斯坦的朋友又遍及天下,从比利时王后、波兰居里夫人到布拉格的数学家。特别指出的是,他在1915年由广义相对论预言的水星近日点进动,是由英国天文学家组成了两只观测队,分别在非洲、南美洲测量证实的。在组成观测队的时候,两国正在交战,德国的潜水艇埋伏在英国港口不断击沉英国舰只。在这种气氛下,耗费人力物力去证明敌国的一位科学家的理论──这种理论可能动摇本国科学之王牛 顿的地位──对英国科学家来讲,要有非凡的胸襟和胆识。<br /><br />     爱因斯坦研究的对象小到原子结构,大到宇宙生成,没有一件是属于某个国家 专有。爱因斯坦称自己的工作为“发现宇宙的和谐和秩序”。他的发现自然要属于 全人类。<br /><br />     他用自己的言行表明,他总是站在全世界和全人类的立场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 题,事实上,爱因斯坦从一战时起就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世界主义者或世界公民, 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同任何一个特定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爱因斯坦奉行的是世界主 义,他把自己看成世界公民。<br /><br />     关于世界主义与国家的关系,爱因斯坦的观点是“人类的福祉必须高于对自己 国家的忠诚──事实上必须高于一切事物。”“每一个国家的利益都必须服从更广泛的共同体的利益。”<br /><br />     对于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的对立面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nationalism),爱因斯坦持针锋相对的反对态度。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民族虚荣心和妒忌心是欧洲历史上邪恶的遗传病”;  “民族的自负和妄自尊大妨碍了悔罪之心的产生”;   “为盲目的仇恨所支持的夸大的民族主义是我们时代的致命的疾病”;  “泛民族主义是一种幼稚病,它是人类的麻疹”;   “倘若民族主义的愤怒情绪进一步将我们吞没,我们就注定要灭亡。”<br /><br />     爱因斯坦坚定地反对国家崇拜和极端的国家主义。他反复强调:“没有余地要把国家和阶级奉为神圣,更不要说把个人奉为神圣了。”他认为:国家至上的概念正是煽起战争的强烈因素,很少有人能够逃脱这种“新式偶像”的煽动力量;这种煽动导致的领土问题和权力之争,“尽管已是陈腐的东西,但仍然压倒了共同幸福和正义的基本要求”。  他这样揭穿国家主义的漂亮外衣:“国家主义是对军国主义和侵略的理想主义诠释”,“却起了一个有感染力的、但却被误用了的名字──爱国主义。在刚刚过 去的一个世纪中,这种虚假的偶像产生了不幸的、极其有害的影响。”<br /><br />     他更尊重人类本身和人类经过几千年锤炼进化的人格。他说:真正可贵的不是 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国家不是目的,国家不 仅是而且应该是它的公民手中的工具。<br /><br />     他希望有一个“世界联邦政府”的权威性机构运作,协调各国关系。<br /><br />     1946年5月29日,爱因斯坦在芝加哥举行的“争取世界联邦政府学生大 会”上演讲道:  “我们要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在于创立一个能够运用司法裁决来解决各个国家之间的冲突的世界政府。这种裁决必须以一个为各国政府都赞成的措辞精确的宪章为根据。只有世界政府才可以动用进攻性的武器。任何个人或国家,如果不同意把一切军事力量都集中由超国家权力机构掌握,也不放弃以武力作为反对别国以保护 自己利益的手段,那么就不能认为是爱好和平的。”   <br /><br />         1947年9月,在给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中,爱因斯坦说:“如果每个公民 都认识到,在这原子时代,安全与和平的唯一保证是超国家政府的不断发展,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力量来加强联合国。我认为世界上每一个有理性的和敢于 负责的公民都必须知道他应当如何抉择。”<br /><br />     至今,六十年过去了,爱因斯坦憧憬的“世界政府”还遥遥无期。现在的联合国内,坐在席位上的都是不同国家利益的代表。他们的角色是执一方之词的原告或被告,却缺少能以世界公民身份判断问题的法官。许多国际争端,议而不决,决而 不行,吵得热闹,做得稀松。联合国与爱因斯坦想象的世界政府还相差很远。<br /><br />     在“世界政府”还是影子内阁的情况下,“世界公民”也只能是影子公民。世界公民们也只能从精神上跳越了国界,发表一些胸襟开阔的言论。(在一些国家连这些言论也不让发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还得要背著一个国籍,被限定生活在某 一个国家的某一片土地上。甚至被人讥笑。<br /><br />     “世界主义”究竟是不切合实际的书呆子空想,还是未来世界模式合乎理性的 构思?世人依旧众说纷纭。爱因斯坦本人是有著坚定信念:他相信宇宙可以用“统 一场论”来描述,他也相信未来人类社会也会有一个“统一宪法”来管理。<br /><br />  二,战争的和平主义<br /><br />     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只局限于一个家族,那么他会为了这个家族利益而不惜和其他家族斗争,同时他希望自己家族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以增强本家族的力量;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只局限于一个国家,他也会自然投入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争端。甚至为了自己的国家,不惜摧残其他国家,把本国对他国的侵略看成自己国家的发展壮大。同时,他也希望自己国家内不要内讧,以凝聚国家的力量,一 致对外。<br /><br />     爱因斯坦的视野跨过了国界,甚至越过了民族和宗教的界限,他崇尚博爱精神, 他奉行的是一种包容各种文化的国际主义,后人称为世界主义。所以他希望在这个 地球上,各族群之间,各国之间和平相处。共同繁荣。<br /><br />     1920年,爱因斯坦在一次谈话中说过:   “我的和平主义是一种本能的感情,它之所以支配著我,是因为杀人是邪恶的。 我的态度不是从某种思辨理论出发的,而是基于对任何一种形式的残暴与仇恨的最 深切的反感。”<br /><br />     他讥讽和痛斥当时德国年轻人的军国主义情绪:“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地随著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轻视。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 只是出了误会,单单一根脊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 “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被我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 刀万剐,也不愿参加这种可憎的勾当。”<br /><br />     爱因斯坦成为社会名人之后,公开发表的第一份声明,就是反对战争的声明。 1914年4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有93名各界学者、名士联名发表“告文明世界书”,表态支持德国的战争政策。此时爱因斯坦刚就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和刚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0个月时间,他没有轻侮自己的名望,与其他3名科学家发表了“告欧洲人书”,与“告文明世界书”针锋相对。<br /><br />     “他们以敌对的精神来讲话,而没有站出来为和平说话。民族主义的热情不能为这种态度辩解,这种态度同这个世界上被称为文化的那些东西是不相称的。<br /><br />        如果这种精神在知识分子中间普遍流行,那将是一种严重的不幸。我们深信它不仅会威胁文化本身,同时还会危及民族的生存,而这次野蛮的战争也正是以保卫民族生存 为借口而发动起来的。<br /><br />     “技术已经缩小了这个世界。的确,今天大欧罗巴半岛各国相挤撞的情况似乎 很像以前挤进那几个伸向地中海的较小半岛上的各个城邦那样。旅行是那么普及, 国际间的供求那么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欧洲──几乎可以说整个世界──甚至现在 就已成为一体。<br /><br />     “必须防止欧洲由于缺乏国际组织而重蹈古代希腊的覆辙!毫无疑问,有教养 的和好心肠的欧洲人至少有责任去作这样的努力。要不然,难道让欧洲也因兄弟阋 墙,逐渐精疲力竭而同归于尽吗?<br /><br />     “目前正在蔓延开的战火是很难产生‘胜利者’的,所有参加战争的国家很可 能都将付出极高的代价。因此,一切国家里有教养的人都要尽力去争取这样一种和 平条约------把这个大陆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br /><br />     “我们唯一的目的是申明我们这样一个深切的信念:欧洲必须联合起来保卫它的土地、它的人民和它的文化,这个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公开声明我们关于欧洲统一的信念,这个信念我们相信是为许多人共有的;我们希望这样公开声明我们的信 念,会促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欧洲统一运动的发展。  “朝著这个方向走的第一步,应当是一切真正爱护欧洲文化的人──一切曾经 为歌德所预言为‘善良的欧洲人’的人们──团结起来。<br /><br />     “如果您同我们一条心,如果您也决心为欧洲的统一开创一个广泛的运动,那 么就请您签上自己的名字吧。”<br /><br />     爱因斯坦等四个人的“告欧洲人书”,当时响应者寥寥无几,这个微弱的呼吁没有制止一次世界大战。今天把她从历史卷宗里抽出来重新阅读,可以看到,其和平的意愿是何等的真诚,其理性的闪光何等明亮,历近百年而益见光采。今天,欧 洲人正从经济共同体走向欧联邦,着手实践爱因斯坦92年前的社会构想。 <br /><br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爱因斯坦匆忙奔走各国,宣讲相对论,也宣讲和平。1922年,爱因斯坦在学术研讨之余,特地访问了法国东部备遭战争破坏的城镇和乡村。面对颓垣残壁,他再次流露出对战争的无比憎恶,极力谴责威胁人类文化基础的法西斯主义,表示应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战争。爱因斯坦对陪同他的郎之万和 索洛文沉痛地说:  “每一个德国学生,不,全世界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到这里来看看。他们会看 到,战争有多么丑恶、可怕。”<br /><br />     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的立场也是有变化的。最初,他倾向于反对一切战争,倡导绝对和平主义。并且在1925年号召发起“拒绝服兵役运动”,给比利时组织军队带来困难。比利时王后邀请爱因斯坦访问皇宫,介绍比利时面临德国威胁的严峻局 面,请爱因斯坦全面考虑对服兵役的态度。  1933年7月14日,爱因斯坦正式给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写了一封信,信 中表明了他的绝对和平主义发生重要改变。<br /><br />   信件内容如下:<br /><br />   陛下:   良心拒服兵役者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我的心头。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远超过在我面前的这一特殊案件。我已经表明,尽管我同反战运动有密切关系,我将不干预此事,其理由是:在由德国的事变所造成的目前的险恶情况下,比利时的武装力量只能看作是防御手段,而不是侵略工具。而且现在,这种防御力量时刻都是迫切 需要的。 ------<br /><br />     从此,爱因斯坦转移到“弱小国家组织起来,武装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立 场,他又称这是“战斗的和平主义”。也只有在这种局势下,国家主义、民族主义 才有其正面意义。<br /><br />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和德拉西在1939年8月给罗斯福总统的著名信件:这封信提 出警告,指出德国可能在研制核弹而且其有难以想象的破坏力。这封信催生了美国 原子弹的产生,从而导致长崎广岛二十万人的伤亡。<br /><br />     爱因斯坦的初衷是要抢在德国法西斯之前掌握这种武器,打破来自德国法西斯的核威胁,对德国侵略力量制衡。后来的情报显示,由于经费的原因,德国最后放弃了制造核武的研究,来自德国的核威胁并不存在。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独家拥有原子弹的美国要不要对无核国家使用原子弹的问题。爱因斯坦持反对态度,并且急切想和罗斯福总统阐述自己的意见。遗憾的是这封信到达了罗斯福的病榻前,罗 斯福永远没机会阅批,他在1945年4月12日去世了。<br /><br />     换一个思维,即使罗斯福看过爱因斯坦的信件,他能听从爱因斯坦的意见吗? 美国聚举国科技精英和工业潜力投于“曼哈顿计划”,有关参加者抱著“一弹结束 战争”的心态拼命工作,在“小男孩”诞生之后,五角大楼还能继续打越洋攻坚战, 缓慢牺牲美军士兵生命吗?<br /><br />     第一、二颗原子弹爆炸之后,爱因斯坦陷入长久的思考,树立起坚决反对核战 的立场。<br /><br />     爱因斯坦临终前签署的最后一个宣言叫做《科学家要求废止战争》,是由罗素起草的。罗素把他拟的宣言草稿寄给爱因斯坦,1955年4月11日爱因斯坦在宣言上签了名。两天后爱因斯坦就患重病,4月18日就逝世了。这份由12个人签署 的宣言,有10人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宣言就是爱因斯坦留给人类的宝贵遗言:<br /><br />     “在人类所面临的悲剧性的情况下,我们觉得科学家应当集会对由这种大规模 毁灭性武器所引起的危险作出估计,并且按照所附草案的精神进行讨论,以达成一 项决议。<br /><br />     “我们此刻不是以这个或者那个国家,这个或者那个大陆,这种或者那种信仰 的成员的资格来讲话,而是人类,以其能否继续生存已成为问题的人类成员资格来 讲话的。这个世界充满著冲突;而使一切较小冲突相形见绌的则是共产主义同反共 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br /><br />     “几乎每个有政治意识的人,对于这些争端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都有强烈的感 情;但是我们希望你们,如果可能的话,把这种感情丢在一边,而只把你们自己当 作是生物学上一个种的成员,这个种有过极其惊人的历史,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它 绝迹。<br /><br />     “我们尽可能不说一句为某一集团所中听而为另一集团所不中听的话。大家都 同样处在危险之中,如果理解到了这种危险,就可希望大家会共同避开它。<br /><br />     “我们必须学会用新的方法来思考。我们必须认识到向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不是要采取什么措施能使我们支持的集团取得军事胜利,因为已不再存在这样的措 施;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应当是: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制止一场其结局对一切方 面都必然是灾难的军事竞赛?<br /><br />     “一般公众,甚至许多当权的人都没有认识到使用核弹的战争究竟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一般公众仍然用城市的毁灭来想象。据了解,新的核弹比旧的核弹有更大的威力,一颗原子弹能毁灭广岛,而一颗氢弹就能毁灭像伦敦、纽约和莫斯科那样 的最大城市。 ……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记住,如果东方和西方之间争端的解决,对于无论是共产主义者还是反共产主义者,无论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或者美洲人,无论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都能给以可能的满足, 那么就决不可用战争去解决这些争端。我们希望东方和西方都了解这一点。<br /><br />     “如果我们这样作出抉择,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幸福、知识和智慧的不断增进。难道我们由于忘不了我们的争吵,竟然要舍此而选择死亡吗?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要是你们能这样做,展示在面前的是通向新乐园的道路;要是你们不能这样做,那么摆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 险。”<br /><br />     这个宣言后来又称为《罗素─爱因斯坦宣言》。<br /><br />     爱因斯坦和罗素等科学家们呼吁,在当时遭到许多政治家们的嘲弄。可几十年 后,他们的主张正是全球和解的基础。历史证明了他们的目光深远。<br /><br />     历史上,美国以正义之身惩戒邪恶的姿态首先使用了原子弹。六十年后的今天,制造原子弹的秘密已经广泛扩散。只要有材料,一个恐怖分子基地就可能制造出几枚;一些国家战争狂人不时发出核威胁的叫嚣,许多国家,包括美国人民自己也不 得不陷入遭受核袭击的担忧。现代人的忧虑,正是当年爱因斯坦的忧虑。<br /><br />     同时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是紧密相关的。在国家之间关 系紧张的局势下,他呼吁对立国家中间具有国际目光的人士站出来,共同制止战争 发生;而最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世界政府,才是防止世界战争的根本手段。<br /><br />三,爱因斯坦的上帝<br /><br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生在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从小接受到犹太法典教育。他的居住地没有犹太学校,所以上小学时,只能就读基督教学校。爱因斯坦酷爱音乐。悠扬庄严的宗教音乐总能让他陶醉,使他沉浸在对上帝的尊崇敬畏之中。很快这种宗教生活令爱因斯坦感到压抑和疑惑。在基督教堂里,神父激愤地指斥犹太人杀害 了基督,似乎所有的犹太人都成了罪犯。令少年的爱因斯坦惴惴不安。 <br /><br />      犹太、基督、伊斯兰三教派都信奉著同一个上帝,却各念各的经文,三角敌对,这是为什么?即使犹太教内部,也有正统派、改革派、保守派之分,对于犹太法典 有不同的解释,相互争吵不休,这又是为什么?  爱因斯坦的父亲霍尔曼.爱因斯坦不是那种刻板的犹太教徒,他自己就不大遵循犹太教的饮食诫命。不十分在意食不食猪肉以及奶和肉是否同时上餐桌一类教规。 对于儿子的宗教疑惑,老爱因斯坦解决不了,也没有粗暴喝止。<br /><br />     因为压抑,所以追求解放;因为疑惑,所以思考。爱因斯坦在探索自然奥秘过 程中认识了自己的上帝。他在“我的人生观里”说:“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br />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的上帝,也无法想象它会有象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样一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 个人在肉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著;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出于可笑的 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br /><br />     他又说:“有一种超越一切的力量,支持著全宇宙的科学法则和自然界的运行 变化。如果我们将这种力量称为上帝,那我就要向这位上帝低头。”<br /><br />     爱因斯坦常被问“你相信神吗?”,有时他会这样回答“我相信斯宾诺沙(Spinoza) 的神,而这位神显示在一切生物的和谐里”。<br /><br />     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斯宾诺莎的神是什么样的。<br /><br />     斯宾诺莎(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他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从西班牙逃往荷兰的犹太家庭。幼年进入当地的犹太神学校,学习希伯来文、犹太法典以及中世纪的犹太哲学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语的训练,而正是凭借著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尔等人的哲学著作,也由此渐渐脱离所谓正统的学说范围。在24岁时,斯宾诺莎被开除了犹太教籍。他最后搬出犹太人居住区,加入基督教社区,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斯宾诺莎 一直过著隐居的生活。  哲学上,斯宾诺莎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斯宾诺莎的上帝不仅仅包括了物质世界,还包括了精神世界。他认为人的智慧是上帝智慧的组成部分。斯宾诺莎还认为上帝是每件事的“内在因”,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所以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必然性。  斯宾诺莎的这个结论是基于一组定义和公理,按照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述,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研读过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人士说:你可以不相信他的结论, 但你不得不被他严密的推论过程所折服。  斯宾诺莎的神学观点又称为“理性神学”,它的上帝和世俗教堂的上帝完全不是一回事,和爱因斯坦的上帝几乎一个样子。<br /><br />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恢宏精致的。 浩瀚的银河系不及他的一个小指印,细微的原子核内,却容得下他辉煌的殿堂!<br /><br />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包罗万象的。<br /><br />    有形的:山川河流、星辰日月;无形的:电场、引力、时间、空间;常规可测 的:温度、长度、频率、重量;常规不可测的:快乐、友谊、思维、黑洞------ 都为他所拥有。凡存在的,都是他的,他就是存在。<br /><br />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严谨公正的。<br /><br />    自然万物都一丝不苟地遵循他的意志运行,大千世界,方寸不乱。他用铁律控 制宇宙,从不放宽一分,也从不加严一分。<br /><br />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超脱凡俗的。<br /><br />    不因为有人赞颂他而施以小惠,也不因为有人不信他,而另施惩戒。洪水旱灾 是有洪水旱灾的道理,地震海啸是有地震海啸的规律。祈祷和诅咒不易其运行之道。<br /><br />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深邃睿智的。<br /><br />  他不需要屈尊去接近人类,相反,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必须谦卑地认真地了解他,学习他的铁律,探索他的秘密。上帝没有执意将秘密藏得隐蔽不可得──   一旦发现就会感到那是多么简洁朴素;上帝也没有把秘密藏得像复活节的彩蛋一样 浅显──以致做游戏的小孩子也拾得满兜而归。<br /><br />  了解宇宙铁律的人类,如同鱼在水中游,优雅而自如;不了解宇宙铁律的人类 就如同扣在玻璃杯中的苍蝇,四处碰壁。游鱼的姿态优雅是体验到了上帝的优雅;苍蝇的茫然碰壁是尝到了上帝铁律的残酷。如果一定说上帝对人类有什么奖惩的话,这就是唯一的奖惩。这奖惩不是上帝颁发的,是人类自取的。遵循宇宙铁律,有取之不尽的奖赏;违背宇宙铁律,有受之无穷的惩罚。其奖赏幸运到允许人类到星际 旅游,其惩罚严厉到让人类在本球就地灭亡。<br /><br />  爱因斯坦的上帝是挥洒自如的。<br /><br />  他不用天使一类的天国密探监视人类的行踪,而人类也从来没能逃脱他的掌握。 看起来是放任自流的不为之治,却有疏而不漏的无形的法网。------<br /><br />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各方人士都想从他的荣誉光环上取下一颗明珠照耀自己。 在诺贝尔发奖仪式上,瑞士和德国争当得奖国的代表;一些教士用他的研究成果试图荣耀宗教。在1939年12月,一位芝加哥的拉比准备演讲“相对论的宗教暗示”,爱因斯坦给他的回信说:<br /><br />  我不相信相对论的基本观念能够被用来声称与宗教有关系, 科学知识一般说来与宗教不同。我看到这一点是由于这个事实, 即客观世界的深层相互关系能够用简单的逻辑概念来理解。实话说,就相对论而言,更是完全如此。<br /><br />  通过体验这种深层相互关系的逻辑理解而产生的宗教感觉, 不同于那种人们平常所说的宗教感觉。它更象是面对物质宇宙所展现的规划而感到的敬畏。它不会导致我们更进一步去塑造出一 个用我们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神一样的存在--一个对我们提出要求并对我们每个个体都有兴趣的角色。在这种感觉之中,既无意愿,也无目标,更无必须,而只是单纯地存在著。<br /><br />  1936年1月19日给一位六年级主日学校学生有关“科学家是否祷告”的 回信:<br /><br />  科学研究是基于这么个观念,即每一样事情的发生都为自然规律所决定,人类的活动也是如此。由于这个原因,一个搞研究 的科学家几乎不会倾向于相信事件的发生能被一个祷告者所影响, 也即被一种向超自然的存在所提出的愿望所影响。<br /><br />  1954年3月22日,一位机工给爱因斯坦写信,提到他读到一篇有关爱因 斯坦的宗教信仰的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爱因斯坦在24日回信肯定了机工的怀疑,他说:<br /><br />  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 有系统地重复著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 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 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 没有止境的敬仰。<br /><br />  爱因斯坦的神学观点给宗教界人士带来混乱,他们很高兴爱因斯坦宣称上帝的存在,又为爱因斯坦声称他的上帝不同于圣经里的上帝而恼火。有的人宁可含糊其词把爱因斯坦看成一个虔诚教徒;也有人直接指斥他为邪教徒。“犹太人为什么优秀”一书的日本作家千岛佑郎,干脆把爱因斯坦列为与马克思一样的犹太无神论者。<br /><br />  爱因斯坦对于“自己的上帝”崇拜之情是真诚的,他不需要牧师,不需要神父, 不需要拉比,不需要阿訇。他直接用娴熟的小提琴演奏表达对“自己上帝”的爱, 用音乐优美和谐的旋律,颂扬 “宇宙的和谐和美妙秩序”。他明白,不是上帝要倾 听他的音乐,而是他自己要抒发情感向上帝倾诉。<br /><br />  爱因斯坦生前立下遗嘱,他辞世后不作任何宗教的仪式,因为任何世俗的宗教观念都不是他认同的。<br /><br />  爱因斯坦去了,爱因斯坦的上帝永远存在。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评论 3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7 07:53 , Processed in 0.023462 second(s), 2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