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1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外媒:Facebook的存在还不如互联网泡沫

[复制链接]
118 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6日上午消息,20年零1个月以前,时任微软公司总裁兼CEO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第一次前往美国国会进行作证。在给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提供的证词中,他否认了微软是一家垄断企业的指控。

  那个时候,对微软进行的反垄断调查已经持续将近10年的时间,一切都开始于乔治?H.W.布什(George H.W. Bush)总统的上台。起初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无处不在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随后,微软进军了网页浏览器市场,推出了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正是这个浏览器加深了人们对微软的担忧,监管机构开始担心他们有可能形成垄断。那时,微软的Windows系统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政府以及整个行业都担心他们会凭借自己的领先地位对服务进行收费,或是控制互联网的接入。那个时候,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一个重要的新工具。

  微软的听证会对日后形成的技术时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现在,那次听证会依然值得我们去回顾。来自犹他州的参议员奥林?哈奇(Orrin Hatch)是当时的委员会主席,他主持了微软的听证会。20年之后,哈奇又质询了Facebook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哈奇询问了该公司的商业模式。他的这个问题引出了扎克伯格的那个无奈的回答:“参议员,我们通过投放广告盈利。”

  从1998年到现在,很多东西都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个时候,软件公司的垄断力量还不是那么强大。而如今软件公司的垄断足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因为他们泄露出去的用户个人数据甚至有可能暗中颠覆民主。其实那个时候,国会对微软进行调查,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垄断,更是为了确保计算技术的未来不会被某一家企业所统制,尤其是不能让这家企业掌控互联网对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但是从盖茨提供了证词之后,计算技术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计算机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仆人,转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目的。这就是当今技术行业所面临的问题的核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仅仅依靠数据隐私监管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那时候,对于微软感到不满的不仅是国会成员,其他一些企业的领导人也对微软的规模感到了不满。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是第一个著名浏览器的开发商,他们就是指控微软存在垄断行为的企业之一。除了网景之外,对微软心存不满的还有Sun Microsystems,这是一家计算机服务器企业,该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了Java平台。该公司CEO斯科特?麦克尼里(Scott McNealy)在他给国会提供的证词中表示:

  我们认为,但是尚未核实,微软目前拥有垄断地位,他们可以使用这个优势来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银行系统、报纸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程序、浏览器数据等众多领域。

  麦克尼里想要巩固自己在科技行业中的地位,这一点他并没有做错,但是他给自己选错了对手,他不应该将微软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20年之后,扎克伯格也被问到了类似的问题:Facebook是媒体企业吗?Facebook是财务服务企业吗?Facebook是程序开发企业吗?20年前盖茨在国会面前作证的时候,谷歌还只是斯坦福大学实验室中的一个小项目,而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科技界的巨头,提供着网络宽带服务,还拥有着新形式的广播服务:YouTube。相比之下,Sun Microsystems已经不复存在。2009年,该公司被甲骨文所收购。而Facebook同谷歌一样,也成为了科技巨头。

  上世纪90年代,麦克尼里本以为微软会形成垄断,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所担心的事情日后并没有发生在微软身上,而是发生在了当时还没有出现的一些企业身上。1994年,美国司法部门责令微软不可以利用其优势地位排挤竞争。当时在微软的一些竞争对手看来,监管机构的这个禁令对于微软来说只是一次不痛不痒的小惩戒,但是日后政府部门却颁布了更严格的措施:微软想要在各版本的Windows系统中整合自家的互联网服务软件,包括IE浏览器,但是政府出手干预了微软的这个计划。在多年的裁定和上诉博弈后――包括以失败告终的对微软进行拆分的尝试――美国政府与微软在2001年达成了协议,但是直到2004年,美国各州才逐步开始接受这个协议。

  在那几年中,还发生了其它一些事情。1994年到2001年间,商用互联网开始兴起。1994年12月,网景领航员(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面世。到了1999年,成百上千家科技企业完成了上市,其中一些公司在上市第一天就迎来了股价大涨。到2000年3月,泡沫开始破灭,当年底科技行业总体蒸发了1.7万亿美元的市值。之后又相继爆发了911事件、安然丑闻以及世通丑闻。到了2002年12月,纳斯达克从2000年最高点突然下降了将近77%,而纳斯达克正是大多数科技企业上市时所选择的交易所。

  少数几家企业在这场泡沫中存活了下来,例如亚马逊、eBay和雅虎。但是在这几年中,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没能坚持下来。例如Pets.com和eToy.com等电子商务网站,为了在网上卖东西,他们获得了大量的融资,并且很快就烧光了所获得的融资。Lycos、GeoCities和Broadcast.com等做内容的门户被收购离场。Webvan和Kozmo.com等线上杂货零售企业也以破产告终。这些.com企业们肆意挥霍资金,他们花费数百万美元办派对、租用昂贵的办公室、在超级碗比赛期间购买广告,但是这些付出并没有换来回报,而只是带回了巨额的营业亏损。

  除了臭名昭著的无节制挥霍之外,.com泡沫其实也带来了积极的一面。在那些年中,企业、组织、政府和各类社区都搬到了线上。电子商务现在来看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但是在那段时间里,利用计算机在网上买东西让人感到无比新奇,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电子商务站稳了脚跟。人们发现,自己在家里就能够获得有关商务、文化或是公民活动的各类信息;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缴费、订机票、订酒店。要想实现这一切,大型机构需要将其复杂的遗留系统与运行网络的新服务器以及浏览器基础设施进行配对与兼容。

  对于那段时间的从业者来说,当时寻求以及搭建解决方案的方法,与今天打造并且维护应用或网站的方法大相径庭。那个时候,我们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在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让互联网为人们提供服务,以及如何打造出这样的系统。

  在出版业完成数字化之前,报纸和杂志企业所使用内容管理软件在进行复制和排版的时候,必须依靠老旧的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却无法被新出现的网站所兼容。预定系统、保修系统和仓储系统必须要与运行在主机上的服务共同使用,而一些主机上运行的是已经使用了数十年的老旧软件。就连那些布局最简单的网站,也需要将印刷标准进行重新编译。

  当Web服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互联网不再仅仅以页面的形式呈现的时候,从业人员开始从.com的美梦中渐渐醒来,他们的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像技术咨询人员。数据库Schema不得不要和内部管理员进行协商。管理员的网站设计可能在流量较低的时候能够工作的很好,例如在仅供内部使用的时候。但是在实时高流量访问的情况下,他们的网站设计开始变得力不从心。财务系统必须要重新进行加固才能提供安全、稳定的访问。一头雾水的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区域运营商以及用户都开始需求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帮助。自此开始,他们的工作变成了确保计算机能够与世界上已存的基础设施兼容。Razorfish等Web咨询企业烧钱的速度并不亚于Ptes.com,但是他们却实实在在的为企业、政府和组织解决了一些问题。互联网工作开始变成了服务行业。

  千年虫(Y2K)事件与.com时代在时间上有所重叠, 千年虫事件进一步放大了互联网咨询企业的价值。在过去几年的新年前夕夜中,一些Twitter用户开起了一个玩笑,他们重新提起了那一年发生的一个荒诞的事情:1999年Best Buy出售的电脑上都有一个警告贴纸,上面写着“务必记住在新年午夜前关闭计算机”。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警告实在愚蠢,然而在1999年的时候,千年虫事件却让许多软件开发商伤透了脑筋。几乎所有的软件厂商都有可能受到千年虫的影响,使得软件产生资料流失、系统死机、程序紊乱、控制失灵等问题。这些厂商开始疯狂招聘技术人员,希望避免自己的软件成为千年虫事件的受害者。千年虫事件是否是互联网咨询企业发展的催化剂?也许是,但是它并不是互联网咨询企业崛起的唯一因素。那时人们针对千年虫事件所使用的应对方法(大量的计划、投资与担忧),与今天人们对全球性技术事件(例如Facebook在其平台上处理个人数据的方式)所采用的应对方法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千年虫事件在今天再度重演,人们会将其视为抛弃过去愚蠢工作方式的机会,而不会将其视为是翻新现行服务与安全性的机会。

  当然,此前的工作方式我们现在依然在使用。你使用的银行、电力公司以及航空公司依然需要让他们的内部系统与网站和应用进行整合,从而保证用户能够顺利使用。老旧的主机依然需要升级才能兼容新系统。然而在当今的技术圈,这种工作已经不再是从业人员的工作核心了,做这些工作的人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受人尊敬,他们的地位出现了降低,也无法像那时一样获得巨大的财富。我们不再使用老旧的方法进行技术部署和替换,新的方式出现了,那就是很多情况下,技术会自己完成这些工作。Facebook、谷歌、Instagram和Uber等公司的业务和服务都很复杂,打造和维护这样的公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但是它们对人力的需求相比.com时代却有所降低。

  Facebook公司最近爆发的丑闻事件是一次数据信任与正直性危机。但是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次事件更是一次自我保护危机。该公司没有正确的估计到他们的服务会被别人如何利用,这次事件的严重性超过了他们的预期,他们此前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没有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系统进行防御性设计。

  当老一辈互联网人哀悼1990年代和2000年代互联网的巨大损失时,他们总是会提到一点:互联网分散性基础设施本应该能够给人们带来开放性、自由性以及个人独特性。没有监管者!没有中间人!任何一个人都能够通过服务器成为自己所在行业的重要人士。就连盖茨本人也曾经提到过这一点,在1998年提交给参议院的证词中盖茨就曾经提到:“互联网的开发性是其架构中固有的特点。”

  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理想却也有着严重的缺陷,当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接触其他人的时候,危险、欺诈以及剥削也会随之而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正是这种错误导致了Facebook当前的危机,因为他们是一家只看到了互联网明亮面的企业,他们以“连接所有人”为己任,但是这种理想主义让他们忽视了互联网的阴暗面,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美好的意愿会给自己招来伤害。

  然而更值得我们哀悼的,或许是计算技术不再是人类的仆人,而变成了人类的主人。在1998年盖茨前往国会进行作证到2008年扎克伯格前往国会作证这20年间,这正是计算技术最大的改变。1998年的时候,计算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各种世俗事件缠身,人们意识到计算机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强大的互联网。那个时候,通过鼓励竞争来为创新铺路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尽管反垄断调查让微软受到了一些影响,而且未来出现的创新企业比微软变得更危险、变得与微软一样反竞争。如今的科技世界依然很依赖微软,然而微软辉煌的日子已经过去,在当今科技界眼中,他们只是一个老迈的软件和企业服务提供商。

  同时,很多在.com时代遭遇滑铁卢的创业模式(包括一些当时看上去很滑稽的模式)却在20年后以成功者的姿态重新活跃了起来。Webvan倒下,Instacart站了起来;Kozmo倒下,Uber Eats站了起来。当然还有谷歌,他们替代了Lycos、Inktomo和AltaVista等企业,甚至还取代了雅虎。Spotify、Pandora等网络电台使用的其实就是Broadcast.com的最初创意。著名投资人马克?库班(Mark Cuban)正是凭借Broadcast.com成为了.com时代催生出的亿万富翁之一。MySpace和Friendster在进入坟墓之后,惊喜的发现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接过了他们的旗帜。

  在回顾那些在.com时代以失败告终的企业时,一些人认为这些公司的创意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他们有些生不逢时,出现的太早了。不可否认的是,20年前运营这样的服务时,企业面临着难度更高的技术障碍,也许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让他们无法成功运营这样的服务。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用计算机代替人类工作,无论是部分代替还是全部代替,其实都无法起到预期中的效果。人们以为所有人类工作最终都会被计算机所替代,而人类除了让位给计算机之外没有其他选择。如果像网景公司联合创始人、著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说的“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那样,那么软件取代人类应该被视为是一件好事,软件将能够创造财富、力量以及进步。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至少美国国会并不这么认为。扎克伯格的两场听证会暗示了一件事:立法者们可能会考虑对Facebook和谷歌等企业进行消费者数据隐私方面的监管。这是一件好事,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但是这个想法也折射出了另一件事:Facebook对于美国人们甚至是世界人民来说已经变得不可或缺,这家公司的规模已经大到不能让它倒闭,他们现在最佳的选择就是继续获得增长,并且完善他们的自我防御手段。谁能想象没有Facebook、谷歌、亚马逊和Uber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对于计算技术来说,它现在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将人们连接起来。如今,它的目标是用计算机来替代整个世界。

  讽刺的是,如今无论是Facebook还是谷歌,都还在尝试让混乱、离线的世界与整洁、在线的世界完成合并。然而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们的做法是为普通人提供给了一块小小栖息地,人们在这里无助地与技术进行对抗,同时这些人互相之间也在进行竞争。正如扎克伯格所言,他们通过投放广告获得盈利。他们通过自己的服务、众多应用商店和服务器销售广告,从而获得利益,而现在的人们正是在这些地方开展着自己的生活。同时,在科技行业的阴暗处,有大量家庭、企业、城市以及机场却正在承受技术带来的看不见的影响,他们使用着手机、服务器等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却在偷偷的出卖着他们的数据。

  很长一段时间以前,我们就已经不再将这个地球称为“真实世界”了。真实世界与虚拟计算世界的边界似乎已经变得模糊,也许这是一个错误。(月恒)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8 11:48 , Processed in 0.026124 second(s), 29 queries .